“能陪我走走嗎……”

  璃月有心事,很重很重的心事,和日期時間有關,和經歷有關,她很壓抑,可她不能說,只能默默的承受,一天一天,一年一年。

  從琉璃星到現在的藍星,璃月離開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一段歲月,她還是放不下,忘懷不了,她很孤獨。心事就像一把折疊傘,當裹在心頭放不下時,它就始終糾結扭曲在一個狹小的空間,褶皺叢生。

  “好……”

  葉晨知道,璃月是想找個人說說話,可能在當今的星域里,也只有他一人能夠理解她心中的苦澀。

  “你以前總想著盡量照顧每個人的感受,不想身邊的人不開心,你總能發現他們情緒的細微變化,可最后被撇下的永遠是你。”

  “善良本無罪,但如果要追究有沒有罪的話,可能要根據現實,不是所有自認為的善良都是好的,也不是有罪的善良就一定是壞的,善良是去幫助他人,所以要去找那個被幫助的人或事或物,在被幫助的人或物里面,有一些是不被看好的。”

  “雖說琉璃古教的制度如此,但她們的做法卻是讓人寒心,相比較于你所救下的兩名孩童,待在那種食古不化的地方,你不覺得外面的空氣都更加自由嗎?”

  “在琉璃古教以往的歲月里,你真的快樂嗎?”

  兩人一邊漫步于崇山峻嶺的秀麗風景當中,葉晨一邊開導著璃月,璃月之所以還是孤身一人,沒有徹底融入他們這個團體當中,究其根本,還是因為琉璃古教的原因,于琉璃古教而言,璃月同葉晨一起離開琉璃星,將那里攪了個天翻地覆,本就是離經叛道,其罪可誅的行為,作為曾經的圣女,她始終心懷愧疚。

  突然起了微風,山林唰啦啦地響了起來。那是無數草葉與樹葉相碰撞發出的若有若無的響聲的匯合,聽起來雖輕微但很有力量感。微風似從天上吹來,帶著冷月寒星的涼意和銀河的水氣,冷冷的潮潮的使凡是有心的生命都會覺得心情舒暢。

  璃月始終都沒有說話,但葉晨說的話好像觸動了她的心弦,她想起了過往的一幕幕,想起了在蔚藍星上的那段日子,兩名人族孩童只對她才有的笑容讓璃月內心一顫。

  “找個機會,我隨你再去一趟琉璃星吧…”

  葉晨喃喃道,從什么地方開始,就到什么地方結束,做個徹底的了結,對現在的璃月而言,無疑是很關鍵的,修行到了這一步,心無旁騖,沒有雜念方能前途無量。

  聽到葉晨的話后,璃月的眸子中略顯猶豫,心中仿佛在做著劇烈的掙扎,或許她也覺得,是時候徹底做出決斷了,在停頓了一會后,重重的點了點頭。

  “走吧,將手中之事處理完畢,就去南域…”

  葉晨長舒了一口氣,他在安慰人這一方面并不擅長,能說出這些話,已經是他的極限了,璃月若是始終走不出來,那他也沒任何辦法了。

  此次葉晨從天宮出來,除了是來查看這里出現的異象外,他還有另外的一個目的,那就是找到隱藏在華夏大地上那些龍脈。

  龍脈,是指起伏的山脈。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,故華夏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。在華夏傳統堪輿學中,將“龍脈”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。而一個王朝的興衰,都與這種特殊的地理形態有關,這種連貫地勢會無端生出一種莫名的力量,這種力量又被稱作龍氣,縈繞在王朝左右化作無邊國運。

  在泰山封禪臺被激活之后,葉晨就收集了藍星所有的古籍進行查閱,在諸多的古籍之上發現了人族先輩對龍脈的詮釋和記載。

  在一本《陽二宅全書·龍說》中曾提到:“地脈之行起伏曰龍”。

  另外一本《撼龍經》中則表示:“大率龍行自有真,星峯磊落是龍身。龍神二字尋山脈,神是精神龍是質。”

  從這兩本古籍中便可以知曉,龍脈的劃分大概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了解,其一為形,即龍脈的地形,其二為勢,也是龍脈周邊的威勢。

  從形入手的話,群山的起源之處,逐漸向下蜿蜒盤伸,這便有了龍脈的形。只不過需要注意的是,在起伏里面的過程是,山的合脊、分脊、是不是有輪有暈。

  若起伏有暈者,則脈有生氣。反之,則為死氣。簡單來說就是,龍脈山形合脊、分脊的地方,有沒有光輪或光暈。如果有的話,那便是大吉所在,如果沒有,盡早離開最好。

  除此之外,葉晨還查閱了諸多風水,陰陽等方面的相關古籍,龍脈也并非是所有的連貫之地的稱謂,龍脈的生成之地離不開風水的考量,只有在一些特定的風水寶地才有概率形成。

  葉晨發現,風水學中還加入了陰陽的考察。記載當中,在以前許多剛入行的人判斷山脈吉兇之時,時常容易忽略掉陰陽的重要性。這種忽略掉陰陽的漏洞是致命的,并非所有的龍脈之地都沒有危險。

  事實上,一旦某些復雜的山脈內,出現輪暈斷斷續續的時候,那就必須要進一步檢驗才行。冒冒失失地決定了龍脈,最終禍及己身,想逃也逃不了,只能忍受犯錯所帶來的風險。

  從勢入手則更為復雜,古人對“勢”的劃分即分派別、也分對錯。同樣的勢在不同的人眼中,最終呈現出來的感覺并不一樣。

  好在經過千百年的總結之后,是以“九勢”為尊,分別對應是:“回龍、出洋龍、降龍、生龍、飛龍、臥龍、隱龍、騰龍以及領群龍。九勢出、群星隕、天下皆驚。”

  總之,只要被判定為龍脈,最后都會給天下帶來變動,這便是古人對龍脈最基本的認知。

  以秦族為例,葉晨就看到在一本關于秦族野史記載的書籍中就曾提及,初代的秦族之人并非生來就如此強大,而是在某個時間段,這一族群曾有先人在其年輕的時候,曾誤入龍脈,獲得無邊龍氣的加持,福及整個族群,在經過漫長歲月的龍氣洗禮之后,后輩逐漸變得強大,這才開創了萬古輝煌的大秦帝國。

  當然,這也只是野史所述,關于秦族崛起的歲月過往,早就已經無從考究,但從泰山封禪臺的經歷來看,那個時候的秦族,卻是也是受到了龍脈的加持。

  那么華夏龍脈數量又是如何劃分的呢?

  葉晨在書中看到了不一樣的說法,這里主要也分兩種不同的區分方式。

  其一是“以昆侖為尊,萬山之祖,龍脈之源”。這種說法相對比較久遠,簡單來說昆侖山脈,便是華夏最大的龍脈。因為它的存在,所以才衍生出其他各個不同的龍脈。

  人族中衍生出的,每一個強大到足矣統治人族的家族,或者宗門都是因為有了龍脈的加持。

  當前一條龍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消散以后,新的龍脈便會出現在中原大地上,延續著華夏民族的傳承。這種說法比較夸大,如它所言的話華夏的龍脈數之不盡,且永不斷層。

  盡管這樣的故事,放在現在已經很難令人信服,但前人卻“深信不疑”。尤其是面對民眾的時候,龍脈的形成便是上天的安排。

  若是能夠找到新的龍脈,也是上天找到了新的代言人,讓族群角逐天下變得名正言順。

 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華夏龍脈共一十四條,其中九條為“山龍”,五條為“水龍”。

  九條山龍分別對應了天山、昆侖山、峨眉山、秦嶺、太行山、長白山、衡山、泰山、恒山,也是人們常說的四山五岳。

  五條水龍則分別對應了黑龍江、黃河、長江、淮河、珠江。這十四條龍脈并不代表某一個王朝,卻實實在在地代表著華夏文明。

  因此,龍脈之說,“信則有不信則無”。人們并不會強迫其他人去相信龍脈是否存在,從古至今,普通人對這方面的了解都極少,也只有最高統治者這樣,站在巔峰,掌控一國命脈的人才會去關注龍脈。

  風水學中都存在著一種大氣運的象征,而該象征就是龍脈。如果說一個王朝的龍氣越強,那那便說明這個王朝將會源源不斷的誕生出絕世高手,從此國運昌隆,萬古不衰。

  于葉晨而言,其實他還是更加相信后者,十四龍脈之說。因為九山當中,其中的泰山,已經可以確定,而且龍脈所散發出來的龍氣已然可以被大夏王庭所用。

  “我們到這里來干嘛?”

  璃月一路跟著葉晨,她不知道葉晨所說的要處理的事情到底是什么。只是對于葉晨路上一系列的舉動感到好奇。

  “以你現在的境界,在這里,能感受到什么嗎?”

  在一處峰巒起伏的山脈上空,兩人最終停下了腳步,璃月和葉晨并肩而立,葉晨看向璃月突然問道。

  他們所在的地方正是泰山,葉晨想要進一步尋找到其它的龍脈,就先要觀察這里,書中所記載的雖有判別之法,但實地考察才更為關鍵。

  泰山經過封禪臺的緣故,龍脈被激活,成為了一條顯脈,而其它的龍脈依舊還處于隱匿的狀態。

  “感受到什么?”

  聽到葉晨的話后,璃月顯得有些疑惑,不知道他所說的為何意。但還是靜下心來,仔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。

  “這里靈氣的濃郁程度,比之藍星其它地方要濃郁不少,山川青蔥,萬物更迭興起更加迅速,在這里修行的話,或將事半功倍…”

  璃月將她所看到的,以及自己一些判斷說了出來。

  “除了靈氣濃郁之外,是否還能感受到其它的一些力量,比如說某種散發光芒的……”

  葉晨皺眉,靈氣濃郁只是在外的表象,此刻的葉晨眼中,除了這里的靈氣更加豐厚外,他還能看到山脈之間漂浮而出的絲絲縷縷的金色細線。那是龍氣,飄向空中匯聚的地方正是天宮所在之地。

  “沒有了…”

  璃月搖了搖頭,再經過自己的又一番觀察后,她確實是沒有發現任何的不同之處。

  “是境界不夠,還是說只有我才能夠看到?”

  葉晨喃喃道,這里的龍脈被激活后,他就能夠看到這里的不同,葉晨曾帶白婉晴來過這里,問出了同樣的問題,但白婉晴的回答亦是如此,這讓葉晨不禁懷疑,是否只有他能夠看到龍氣的顯化。

  所謂龍脈,從地理學角度考慮其實就是山脈,山脈延綿不絕,猶如巨龍身軀一般,所以被人們稱之為龍脈。而龍脈之所以會被視為風水寶地,主要是因為其長遠、宏偉、連續,就如同人們希望大運勢維持的時間更長一樣。

  古籍上尋找龍脈要根據風水學中的地理五訣進行尋找,所謂五訣即為龍、穴、砂、水、向,簡單來說就是五種方法、步驟,分別是覓龍、察砂、觀水、點穴、立向,這五步就是尋找龍脈的關鍵。

  覓龍:所謂龍就是指山,找龍脈一定要找有山的地方,且是那種延綿不絕的山脈,此之為覓龍。

  察砂:所謂砂即為石,石乃龍之骨,觀察山石的紋路、質地等等。

  觀水:水即為山川之上的水流,水乃龍之血,看水的品質,看水的流向等等。

  而點穴即為找風水眼位,穴乃龍之眼。

  立向即為看山的朝向,即為龍頭之所在。

  葉晨從高空眺望,俯瞰連綿不絕的群山,他一眼就看到了龍頭的位置,山峰的整體朝向都是依著封禪臺建立的方位,包括所有山脈的走向和起伏變化。在形態上多方面與一條龍盤臥相似,

  龍脈的形與勢有別,千尺為勢,百尺為形,勢是遠景,形是近觀。勢是形之崇,形是勢之積。

  有勢然后有形,有形然后知勢,勢住于外,形住于內。勢如城郭墻垣,形似樓臺門弟。勢是起伏的群峰,形是單座的山頭。認勢惟難,觀形則易。勢為來龍,若馬之馳,若水之波,欲其大而強,異而專,行而順。形要厚實、積聚、藏氣。

  泰山的來勢和有形與與古籍上所言處處吻合,完全符合一條龍脈擁有的全部條件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