樣機靜態測試中把吊臂折斷,雖然沒死人但也堪稱重大事故,這東西可不敢往外賣,不然停產都是輕的。

  靜態測試的機器沒有輪子,實際連車子都沒有,只是個加了配重的重卡車梁。

  工作環境肯定比野外要好得多,這個狀態都無法完成靜態吊裝實驗,真賣出去要捅大簍子。

  “說了鋼不夠厚吧。”

  “肯定是淬火問題。”

  “也許是單體瑕疵呢。”

  負責吊車吊機的這一組,對于問題的原因有些分歧。

  鳳凰王國的煉鋼業發展到現在,已經清楚的知道同種材料使用不同的退火和淬火策略,會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材料性質。

  好的淬火策略,能把耐壓強度八十兆帕的鋼,變成數百兆帕。

  但受限于教育沒有形成體系,純靠技術工人的經驗總結,幾乎是以窮舉法進步,即使知道了問題,也很難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改進,至少是不要抱有太大希望。

  至于瑕疵……說實在的,大家都不太信。就算本次折彎真是因為單一吊臂不合格引起的,但現在是沒過靜態實驗,而非實操,按照野外實操標準來,這合格率怕是要低到接近個位數。

  所以還是得回歸老式思維,從鋼的厚度上下功夫。

  但吊臂一加厚,等于是加重了吊機的遠端重量,原本計算得到的很多東西都要推翻。

  對折斷吊臂驗傷后,決定加厚三毫米。

  三毫米是一層的厚度,吊臂和車大梁一樣是復層鋼材,各層負責不同的性能指標,動一條就要幾層一起加,才能達到性能要求。反應到整根伸縮吊臂上,重量就加了快兩噸。

  這么大的額外負擔,需要對車輛進行額外配重處理,齒輪系統也要重構,工作效率-10。

  為了能彌補工作效率的損失,效組不得不求助上層。

  廠長挺上心,很快給安排了發動機組來協調。

  發動機是汽車的核心,發動機組也是廠里的重點部門,雖然叫組,但包括鑄造工藝、齒輪、離合等小組,加起來有上千人。

  這邊丟了幾個人過去一看,得,加功率吧。

  簡單粗暴,但有效。

  造個十五千瓦的單缸出來,什么問題都解決了。

  十馬力的單缸和十五千瓦的單缸,功率差一倍,結構卻沒什么區別,只是鑄造要下功夫,曲軸也要找重工采購精度更高的。

  汽車廠在完成六缸發動機及全車系統量產工藝后,等待輪胎的消息時也沒閑著,一邊自己也弄些奇形怪狀的輪胎,一邊深挖缸體鑄造的技巧。

  結果就是反過頭來弄功率增強型單缸,速度比吊機組重新弄吊臂還快,十天不到就拿出三臺成品樣機。

  吊機組也很無奈,他們這邊都是大件,沒有脈動生產設備,光兩條U型鋼的吻合和鉚接就要肝半天。

  脈動生產和流水線一樣,都是官方指導的量產方式,原理大差不差,前者適合大件制造,后者適合小件。造車就是典型的脈動生產,比如要裝車門,車子就得停下來等工人們操作完,才能繼續移動。

  單缸發動機樣機明顯也沒有流水線,它造的快,因為就一個缸需要沙模,其他都是現成的,三根破曲軸,拿車間長的條子到鐵路對面重工要,師傅現場就給車了。

  把發動機丟到吊機組,就沒工夫管他們了,廠里來了大家伙。

  制造局提供的魔法工序生產的橡膠,被彩虹輪胎給整成輪胎了。

  制造局合成這東西也沒有產能,彩虹輪胎的人送東西過來還特意叮囑了:“黃金化工那邊做出真橡膠之前,最多一百條,你們悠著點用。”

  真空子午線輪胎!

  要不是大伙給拉著,車間長差點抱著親幾口。

  提前弄出輪胎,主要是為了方便汽車廠這(本章未完!)

  359重卡樣車

  邊展開測試和改進工作。

  因為魔法合成的供應量過少,彩虹輪胎自己都沒舍得做成品胎測試,只做了小樣耐磨和強度測試,剛造出二十條大胎就直接送來了。

  二十條輪胎,其實就夠一輛樣車用。

  重卡為了和標準集裝箱配合,一開始就奔著車、箱分離去的半掛車去的,由于選用的長頭車型,42的不太好做,所以做的62,車頭就要十條輪胎。

  設計成六條輪胎也行,不過剛開始根本信不過彩虹輪胎的水平,還是保守點。

  車頭就占掉一半輪子,后半段可以少用點。

  骨架式集裝箱半掛車的樣車也有,三軸共要12條輪胎,還不夠用,只能臨時重新計算重心,又弄了個兩軸八輪的,多兩條備用,挺好。

  汽車廠在重卡項目上的準備時間比較長,還有別的形式的掛車。

  比如他們還有兩段式的原木運輸車,做成兩段,還是因為原木的相對密度比較低,以后發動機改進,12米長的標準長度肯定不夠用。

  原木運輸掛車兩段加一起也是三軸,不過它這個就只要八條輪子,其中掛在貨車后的一截是四條單輪,第二節上才是單軸四輪。

  總之這玩意是耗輪子大戶,彩虹輪胎拿出樣品前,汽車廠用蒸汽汽車上用的湊合輪胎放大版,始終沒辦法過測試,完全沒有耐久度可言。外面的人肯定想象不到,他們光是做輪胎測試就磨掉上百張牛皮!

  橡膠不愧是從上至下主推的材料,這批輪胎一安上,調試到兆帕,就通過了全部靜態測試。

  來到機動測試階段,整個廠區幾條主貨運線路和出車線路的轉角,聚滿了人。

  因為圍觀人數太多,怕出事,臨時決定先做空載實驗。

  其實空載實驗用湊合輪胎也做過,現在只是用橡膠輪胎重新做一遍。

  重卡的輪胎直徑超過一米,一般人體型,腦袋還沒到司機腳底板的位置,這東西動起來的壓迫力可比蒸汽汽車強太多了。

  負責路測的也是廠里膽大包天的主,因為視覺死角太大,一般人還真不敢發動這么大的家伙。

  拖著半掛車的長頭卡車轉彎半徑巨大,看慣了蒸汽卡車的吃瓜工人和家屬自以為站在安全的地方,被沿線的人推著不停的后退。

  就算這樣,在其中幾個轉角處,卡車還是和人距離非常近,吃瓜群眾不得一退再退,漸漸的膽子不夠大的就先跑了。

  慢慢跑了兩天,等圍觀的少了,這才開始漸漸加負載。

  到半路上,試駕的也有些怕了。

  這卡車車頭自重就超過了蒸汽卡車的滿載全重,有六噸多,半掛車又有近七噸,再裝十噸配重,速度稍微比人快一點都有剎不住的感覺。

  臨時換了人又從空車開始,半路上又換回來,反復折騰了半個月,才把廠區內的路測做完。

  輪胎有一定磨損,但胎紋仍然夠深,把沒有問題的發動機換掉用來檢查分析,車輛直接快進到路面運輸測試。

  359重卡樣車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