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讀小說網 > 三國神話世界 > 第591章 十萬蒙古騎兵
  “因為士子營的士子皆不習水戰,因此朕就沒有想過往水師派勤王士子,而只是讓鄭卿你通過水師學堂自行培養水師的軍官。”

  “但是現在既然鄭卿你提出來了,朕一定會鄭重考慮。”

  崇禎這話算是給足了鄭芝龍面子,皇帝親自出面解釋,你還想要怎么樣?

  “圣上,臣惶恐。”鄭芝龍慌忙作揖道,“臣其實并無什么惡意,只是覺得士子營的士子皆當世英才,所以忍不住想延攬一些來水師。”

  “知道,朕知道。”崇禎頷首說,“等到此次北伐結束,朕一定會從士子營選拔一批士子去水師任職,怎么樣?”

  “如此,臣先謝過圣上。”

  鄭芝龍聞言大喜,總算如愿以償。

  崇禎趁熱打鐵道:“鄭卿還有有貞,此時才剛過白水洋,離登州還遠著呢,不如你們陪朕進艙喝幾杯,如何?”

  這是要化解鄭芝龍與徐應偉之間的芥蒂。

  其實之前在徐州、遼東的時候,崇禎也沒少做這上事情。

  崇禎是不屑于挑動部下內斗的,只有那些自身能力有著嚴重缺陷的上位者,才會蓄意挑起部下的內斗,這個也就是所謂的制衡之道。

  比如說嘉靖皇帝,就深諳制衡之道的精髓。

  只不過嘉靖挑動嚴黨和清流斗,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以駕馭朝中的百官,而是因為他癡迷修仙問道,懶得處理朝政而已。

  但是崇禎不會癡迷于修仙問道,所以不用刻意制造矛盾。

  制衡之道固然可以讓領導者省心省力,但也會形成內耗,極大的降低效率,所以崇禎寧可自己辛苦點。

  皇帝親自出面說和,面子不小。

  鄭芝龍和徐應偉便誠惶誠恐的跟著崇禎進了戰船的官廳。

  然后幾罐明酒落肚,鄭芝龍和徐應偉便已經芥蒂盡消,甚至開始稱兄道弟,作陪的鄭森頓時氣個半死,夠了啊,岔輩份了。

  ……

  水師護著商船,一路逆風北上。

  過了威海之后,海面開始結冰。

 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薄薄的冰層,但是逐漸深入北海之后,冰層便開始變厚,安裝在艦艏的撞角擠撞冰層時,發出喀嘣脆響。

  到達登州府時,冰層越發的厚,艦船的航行開始變艱難。

  因為風帆提供的動力,已經不足以撞開北海厚實的冰層,而且再往前航行,水師戰船有可能被困在冰層中,只能到此為止。

  崇禎當即下旨,大軍就地下船。

  ……

  幾乎同一時間,朱慈炯也率領四萬朝鮮軍到達了蓋州衛。

  此時值守蓋州的王夫之趕緊率領管嗣求、夏汝弼等幾個士子到城外來迎接,讓朱慈炯感到有一些意外的是,蓋州的清軍居然撤兵了。

  “王給諫,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?”朱慈炯問道。

  “差不多半個月前吧。”王夫之道,“不光是蓋州城外的建奴撤了,原本南遷到遼河下游的科爾沁人也撤回到了遼河上游的牧場。”

  “看來建奴是要收縮兵力。”朱慈炯道。

  建奴相比大明總體上處于弱勢,面對大明的進攻,收縮兵力也是被逼無奈,正如當初薩爾滸之戰老奴只能集中兵力于一路。

  “定王明鑒。”王夫之鄭重的道,“所以臣以為守住遼河東岸即可。”

  崇禎交給遼東軍的任務是堵住遼西走廊,不讓建奴殘部逃回遼東,所以王夫之的建議沒毛病,只要守住遼河東岸就能堵住遼西走廊。

  率軍殺入遼西走廊,甚至打到山海關外,封堵的效果固然會更好,但也會把一萬多遼東軍置于險境之中,萬一建奴大軍趁明軍主力未到北海,突然掉頭殺入遼西走廊,那么遼東軍大概率就會被建奴吃掉。

  畢竟,遼東軍現在只有兩個步兵旅加兩個炮兵營。

  就算加上四萬朝鮮軍也遠遠不是建奴主力的對手。

  王夫之擔心朱慈炯年輕氣盛,想率軍殺入遼西走廊。

  當下又勸道:“定王,遼西走廊地勢狹窄,而且前有山海關,左側是燕山,右側浩淼的北海,一旦我軍深入其中,科爾沁部蒙古再趁勢殺出來堵住遼河,到時就是前有雄關,后有堵截,我軍就只有上燕山或者下北海兩條路走。”

  朱慈炯一下被逗笑了,說道:“王給諫多慮了,孤還沒這么蠢,在父皇大軍還沒有殺到北海,還沒跟建奴主力開戰之前,孤絕對不會帶著遼東軍輕敵冒進。”

  王夫之聞言松了口氣,心說自己還真是多慮了,定王雖然年輕,卻已經身經百戰,之前在漢城不就輕松化解了一場兵變?

  然而朱慈炯語氣一轉又說道:“不過,我們也不能就這樣干等著。”

  王夫之的心頓時間又提起來,詢問道:“敢問定王,你的意思是?”

  “王給諫,由你率領朝鮮軍留守蓋州,孤則率領兩個步兵旅及本部騎兵北上。”朱慈炯拍了拍桌子上擺著的地圖,獰笑說,“先把科爾沁蒙古給解決掉再說。”

  “定王慎重哪。”王夫之聞言急忙勸道,“雖說今年遼東的氣候相比往年要溫暖些,但這畢竟是在遼東,一旦下起白毛雪,也是能凍死人的。”

  “無妨。”朱慈炯卻心意已決,“等下了白毛雪,再找地方駐營就是。”

  王夫之再勸道:“可是遼河平原這么大,又是隆冬季節,科爾沁蒙古各個部落大多都已經躲起來準備貓冬,怕是很難找到。”

  “王給諫你這話可說反了。”朱慈炯道,“真因為現在正值隆冬季節,科爾沁蒙古的各個部落都躲起來貓冬,所以才更好找!”

  頓了頓,又道:“因為可以貓冬的牧場,并不多。”

  王夫之頓時無言以對,心說定王小小年紀,懂得卻不少,對蒙古牧民的習性竟然也有著相當的了解,看來之前已經做過了不少的功課。

  朱慈炯又說道:“王給諫,孤這么做也是為了給父皇大軍減少壓力。”

  “科爾沁蒙古諸部全都是建奴的鐵桿盟友,等到關內的大戰爆發,多爾袞肯定會征召科爾沁部蒙古的騎兵進關勤王,我們先下手為強,先把科爾沁蒙古干掉,就能斬斷建奴的一條胳膊,大明贏得北伐的機會就更大,你說是吧?”

  王夫之卻還是有些擔心:“定王,兵力怕是不夠吧?”

  朱慈炯卻說道:“孤有本部兩千多騎兵、兩個步兵旅加兩個炮營足夠了,畢竟,科爾沁蒙古的各個部落正在各自牧場貓冬,他們根本就沒有機會聚兵。”

  “好吧,定王務必小心。”王夫之只能答應。

  “不過,還是應帶上一支朝鮮軍。”

  “也好。”朱慈炯欣然點頭。

  ……

  在西安,秦王府存心殿。

  “圣上,桑噶爾已經以蒙古共主的名義頒布了黃金箭令。”宋獻策恭聲稟道,“號召蒙古諸部為了守護喇嘛教尊嚴,聯兵抗明。”

  李自成的目光轉向李巖:“左軍師,你覺得喀爾喀還有衛拉特會出兵嗎?”

  李巖道:“臣以為喀爾喀諸部出兵的可能性非常之大,因為喀爾喀諸部雖然也面臨著羅剎人的襲擾,但是壓力較小,還是幻想統一漠南蒙古諸部,那么這次假借聯兵抗明的名義進入漠南甚至于塞內,就是個極好的機會。”

  李自成又問道:“那么衛拉特諸部呢?”

  “衛拉特蒙古諸部的情況就要復雜得多。”

  “國師汗名義上仍是衛拉特蒙古的共主,但其實早就大權旁落,而且此時正忙于鎮壓雪區的噶瑪派,根本無暇他顧。”

  “衛拉特蒙古真正的汗王是準噶爾部的巴圖爾琿。”

  “只不過巴圖爾琿正忙于跟吉爾吉思人、哈薩克人還有諾蓋人爭奪地盤,三五年之內也是無暇他顧,頂多就是象征性的派個幾千人,正如當初他派了三千駱駝炮兵前來桑噶爾的帳前聽從調遣,名義上是聽調,其實只是為了一窺虛實。”

  “就是窺探中原的底細,為將來染指中原做準備。”

  李巖明顯對外蒙古諸部做了大量的功課,無論是喀爾喀蒙古還是衛拉特蒙古,各種情況基本都是了如指掌。

  “不過是一群蠻夷而已,還想染指中原?”

  李自成哂然一笑又說道:“要是這樣的話,桑噶爾大概能召集多少蒙古騎兵?”

  李巖板著手指頭計算道:“雪區的國師汗可以忽略,準噶爾也就是衛拉特蒙古頂多派出三千駱駝兵,喀爾喀蒙古的騎兵數量總計在二十萬左右,可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,碩壘等三人并稱大汗,互相之間的明爭暗斗就沒有斷過。”

  “所以,喀爾喀諸部頂多派出三五萬騎兵。”

  “不過土默特還有察哈爾諸部受制于建奴,肯定會傾巢而出,出兵至少六萬。”

  “科爾沁蒙古能否出兵則仍舊是未知之數,因為遼東有明軍,此前這段時間,科爾沁蒙古諸部據說就已經陷入困境,所以未必能出兵。”

  頓了頓,李巖最終說道:“所以最終能夠聚集到桑噶爾帳下的蒙古騎兵數量,當在八萬到十萬之間,最多十一萬騎。”

  “八萬到十萬騎兵?已經不少了。”

  李自成神情凜然,蒙古人竟還有這等實力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