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讀小說網 > 頭號戰神葉鋒蘇凝霜 > 第162章 臨朝觀政(二合一)
  您可以在百度裏搜索“我成了大明勳戚 書海閣小說網()”查找最新章節!

  國公?

  父親?

  如今朱勇的這兩個身份界限越來越模糊了,就連沈憶宸一時都分辨不清,這到底是重拾的親情,還是露骨的利益?

  說實話,有些時候沈憶宸寧願麵對曾經的成國公朱勇,殺伐果斷、冷酷無情!

  這樣自己也可以站在互相利用角度上去對待他,雙方各有價值。而一旦夾雜了情份,很多事情就變得複雜,下手也無法堅決了。

  坐上成國公朱勇的馬車,兩人互相對視了一眼,相顧無言。

  伴隨著馬車搖晃,沉默許久過後,朱勇才開口道:“今日上朝少說、少動、少看,切記莫君前失儀。”

  “是,公爺。”

  沈憶宸點了點頭,這些都是官場經驗,多聽著沒壞處。

  “還有下朝後會單獨召見狀元,切莫諫言獻策,無論陛下是看好還是不好看,都會受到其害。”

  “晚生明白。”

  明哲保身這套沈憶宸懂,自己都還沒融入官場,最好別當這個出頭鳥,謹言慎行乃為官之道。

  囑咐了幾句上朝注意事項後,朱勇換了一個話題:“我已托媒人與泰寧侯府交換了婚書,暫且把你跟青桐的婚期定在了下個月十六日, 你覺得如何?”

  五月十六?

  沈憶宸心中暗算了一下時間, 距離現在還有一個半月,母親沈氏那時應該能趕到京師。

  “一切但憑公爺作主。”

  “嗯。”

  成國公朱勇點了點頭, 就不在多言。

  馬車一路向前,如果說同乘給沈憶宸最大的感受是什麼,那就是官大一級壓死人!

  想當初沈憶宸傳臚大典為了避讓不遲到,得早早起身前往紫禁城。而成國公這輛馬車稱得上“橫行無忌”, 大明頂級國公隻有別人讓行的份, 哪怕當朝一品大員都不例外。

  畢竟朱勇除了勳爵還位列三公,在品階上除了榮譽加銜,已經到了升無可升的地步,隻剩下死後追封為王了。

  來到宮門前, 已經有好些大臣跟新科進士們在此等候了, 見到沈憶宸與成國公從同一輛馬車上下來,可謂一片驚歎。

  之前還有人傳言,成國公跟這個婢生子關係並不親近, 甚至不願意讓他入宗譜。

  再加上這段時間以來,好像這兩父子確實沒什麼交流。哪怕殿試、傳臚大典這種盛會,都如同陌生人一般各站各的,相當於坐實了這種傳言。

  今日這一幕,謠言不攻自破。沈憶宸第一次參與朝會,成國公同乘而至,足以彰顯親近。

  辰時宮門大開,文武百官先行入宮覲見, 沈憶宸率領眾新科進士跟在後麵。

  這條前往奉天殿的道路, 算上今日這次,沈憶宸已經走過三遍, 稱得上駕輕就熟了。

  隻不過感受卻與前兩次截然不同。

  以前是考生的身份, 考不中的話更像是一個過客,而現在自己是翰林官, 日後這就是屬於自己的“青雲之路”!

  文武百官或入殿內, 或站在長廊。沈憶宸率領眾新科進士, 卻沒有朝會位置, 隻能站在殿外的丹陛兩旁。

  相比較以往隻能站在臺階更下方的丹墀兩旁,某種意義上也算是前進了一步。

  “啪”的鞭聲響起, 旗手衛、錦衣衛等等天子親軍,浩浩蕩蕩擁護著明英宗朱祁鎮, 來到了奉天殿升殿。

  文武百官跟新科進士們按例行臣子禮,一番高呼萬歲之後,意味著朝會正式開始。

  隻是沈憶宸等人站在殿外,連皇帝的臉都看不到,更別論參與朝政了。成國公朱勇囑咐的那些什麼少說、少動、少看,目前看來是用不上了。

  就在沈憶宸感到有些無聊之際,一名鴻臚寺官員卻來到了殿外告示:“宣新科狀元沈憶宸入殿進表!”

  入殿進表?

  聽到這聲諭令,包括沈憶宸在內的眾新科進士都大感意外,要知道前幾天鴻臚寺培訓的時候, 可教導過上表謝恩的流程。

  狀元代眾進士上表,鴻臚寺官員用表案承接, 放置於奉天殿殿門東側。等退朝後皇帝禦華蓋殿,執事官把謝恩表帶過去呈上禦覽。

  怎麼現在的步驟,跟鴻臚寺教導的不一樣?

  當然, 不管什麼原因,皇帝下令了就得遵命。

  於是沈憶宸雙手捧著進士謝恩表,跟隨鴻臚寺引導官走向承天殿, 徒留身後一眾羨慕眼神。

  “陛下真是看重沈憶宸啊,次次都能入殿麵聖。”

  “三元及第好風光,此等文運功名無人能及。”

  “不知陛下又會與沈憶宸說些什麼,真乃獨享恩榮!”

  伴隨著眾新科進士心中遐想,沈憶宸踏入奉天殿內,與前兩次入殿參加考試跟典禮不同。此刻殿內文武百官威嚴聳立,氣氛給人的感覺不知凝重緊張了多少倍。

  “臣沈憶宸,率乙醜科進士上表,叩謝聖上天恩!”

  沈憶宸高舉謝恩表,行跪拜禮叩謝皇帝殿試欽點,取中為天子門生。

  行禮完畢後,一名太監從沈憶宸手中接過謝恩表, 呈上禦案給皇帝品閱。

  朱祁鎮隨手翻開沈憶宸的謝恩表,顯得並不是很在意。

  因為謝恩表這東西有著固定格式,並且內容都大同小異, 很難寫出什麼新意。

  所以朱祁鎮看兩眼,也就是走下流程,彰顯自己對於狀元臣子的重視。

  結果就這兩眼,讓朱祁鎮有些震撼了,仿佛看到了沈憶宸那日為國子監祭酒上疏奏章的翻版。

  隻不過維護感恩的主角,變成了自己。

  全篇內容樸實赤誠,字字披肝瀝膽,聲聲動人心魂。其情感之真摯強烈、其效果之蕩氣回腸,與一般賣弄詞藻、奢華浮誇的謝恩表,有著天壤之別。

  這就是三元及第那擋不住的才華嗎?就連一篇謝恩表,都能寫得如此扣人心弦!

  “愛卿的拳拳赤子之心,朕已知曉。此次朝會,你就站在末席觀政吧。”

  此話一出,可謂全場嘩然,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沈憶宸身上。

  別的新科進士都是在部院觀政,沈憶宸就算貴為狀元,也不配在金鑾殿觀政啊。

  要知道能進入殿內朝會的都是三品大員及以上,門外長廊還站著多少文武官員,夢寐以求想著能跨過這道門檻,結果沈憶宸就這麼一步登天了?

  到底一篇謝恩表,能寫得如何驚天地泣鬼神,讓皇帝如此看重?

  “臣,謝主隆恩!”

  沈憶宸謝恩後,就站在文武百官的末位。

  說實話,此刻他都有些飄飄然,能入殿進表就已經超乎預期。現在還可以臨朝觀政,著實有些過於器重。

  朱祁鎮要再這麼來兩次,自己怕是真得披肝瀝血,以報皇恩了。

  朝會內容與後世電視劇情節不同,並不是文武百官都可以隨意上奏,暢所欲言。

  “內閣三楊”執政時期,為了保證明英宗有足夠的時間讀書,規定早朝奏事原則上不超過八件。

  並且這八件事情,也是昨晚討論好的,隻需上朝宣讀一番便可。

  本來這算是臨時的權宜規定,結果明英宗親政後也沒有廢除,於是乎就成為了“祖製”。

  甚至愈演愈烈,導致明末朝會變成了徹底的走過場裝裝樣子。

  時人評價“常朝之禮,近於兒戲,既於軍國大事毫無幹涉,複於君臣情意絕不浹洽,不過通政司引奏一二本章,例下各部。及五品以上見朝辭朝各官,麵奉賜酒飯而已。”

  也就是說,上朝就是為了趕早去吃頓工作餐,其他啥事也不做。

  沈憶宸遵循朱勇的囑咐,站在百官末席默默聽著朝臣們的上奏,內容大多是關於救災、稅收、徭役等等民政事務。

  這類事件看似簡單,處理起來卻無比棘手繁瑣。朝臣的奏對獻策,讓沈憶宸可謂受益良多,這些施政經驗可不是聖賢書所能教導的。

  八本奏章很快宣讀完畢,就在鴻臚寺鳴讚官準備宣布退朝的時候,兵部尚書徐晞站出隊列說道:“陛下,臣有本啟奏!”

  徐晞這下站出來,讓內閣跟朱祁鎮都有些奇怪,到底什麼事情讓兵部尚書打破規則,急著上奏?

  不過朱祁鎮也不敢忽視,畢竟兵部掌管軍事,萬一是九邊發生戰事,那就比較嚴重了。

  “愛卿請講。”

  “臣昨夜收到延綏鎮總兵急報,瓦刺部也先強役使西北諸部為其屬,沙州、罕東及赤斤蒙古諸衛皆附。”

  “並且挾哈密忠順王母及妻,侵略其領土,圍其城,殺其頭目,虜其人口。”

  “目前哈密忠順王特使已到延綏鎮,準備向我大明求援,還望陛下定奪。”

  皇帝跟文武百官聽到這段描述是何想法沈憶宸不知道,但他可謂無比震驚。

  大名鼎鼎的瓦刺部太師也先,終於按捺不住他的野心,開啟了統一北疆蒙古的步伐!

  “朕如果沒記錯的話,哈密乃邊陲小國,哈密王其母係也先之姊(姐)吧?”

  “回稟陛下,沒錯。”

  聽到徐晞確定,朱祁鎮麵露輕鬆神色繼續說道:“那豈不是也先一家之事?”

  對於這種西域邊陲小國的內部爭鬥,中原皇帝早就已經見怪不怪了,明英宗朱祁鎮也是如此。

  基本上每年都要收到此類“改朝換代”的奏章,如今哈密國不過與也先發生了一些衝突而已,裹挾的王太後還是也先的親姐姐,能有什麼大事情。

  看著朱祁鎮好像不以為意,靖遠伯王驥忍不住站了出來啟奏道:“回稟聖上,這並不是也先一家之事!”

  “自也先其父脫歡開始,就已經著手統一蒙古衛拉特各部。如今不但瓦刺部完成了統一,就連韃靼部都處於也先的控製之下。”

  “臣去年到延綏、寧夏、甘肅巡視諸邊,發現也先部兵鋒正不斷向東襲擾,恐有吞並兀良哈三衛之嫌。如果放任北疆韃虜做大,將複當年北元之強盛!”

  如果說朱祁鎮這個“大明戰神”是後世戲稱的話,那麼王驥可謂正統朝時期真正的大明戰神。

  從北到南,從蒙古韃靼打到緬甸土司,可以說王驥以文官出身,卻一生戎馬征戰不休。

  論軍事戰爭經驗,恐怕朝堂之上,也就成國公朱勇、英國公張輔等為數不多的武將勳戚能與之媲美。

  他這番話出來,本意是想提醒皇帝跟群臣重視瓦刺也先,卻沒想到在眾人耳中,成為了危言聳聽!

  “北元又如何,當年還不是被曆代先帝給逐鹿塞北。如今我大明兵強馬壯,區區瓦刺部不足為懼!”

  刑部左侍郎馬昂站了出來,反駁了王驥的言語。

  這位馬昂也不是純粹的文臣,鴻臚寺起家,後轉為監察禦史去到了宣大總督兵備。

  後又轉右副都禦史,參讚甘肅軍務。再入左都禦史,出任陝西總督,執掌軍事與蒙古諸部交過手。

  他認為這些什麼蒙古諸部都是菜雞,無非小打小鬧的玩玩,要是大明認真起來隨便碾壓。王驥好歹也打了這麼多年仗,怎麼膽子越打越小了?

  “馬侍郎所言有理,瓦刺部也先對我大明還算恭敬,每年都準時過來朝貢。若因哈密國的家事,就對瓦刺部進行征討,恐勞民傷財。”

  “本官認為應宣揚聖化,使之感虞舜之敷德!”

  戶部侍郎張睿也站了出來,認為不應該大動幹戈,而是要教化蠻夷為主。

  這番話一出,引得在場的文臣大員紛紛點頭讚同。

  因為之前的兩次麓川之戰,幾乎是把國庫給打空了,並且勞師遠征邊陲之地,收益甚小。

  當年征戰就一眾文臣反對,如今打了兩次麓川之戰,還沒有打下來,那更是反戰成為了主流。

  這兩位大臣的反駁理由,其實也代表著如今大明兩種最主流的觀點。

  一是認為邊陲蠻夷不足為懼,想什麼時候卻拿捏都可以,沒必要太過重視。

  另外一種就遵循王道教化,崇古效祖想著要去感化對方。認為隻要邊陲蠻夷識得文教,那麼自然就曉之以理,不會再起紛爭。

  王驥聽著眾大臣反駁之言,可謂是滿臉的無奈。這群人都是朝廷內院的文臣,從未在邊疆任職過,壓根就不了解邊陲之地是什麼情況。

  純粹的照本宣科,不按實際情況獻策,如此綏靖下去,瓦刺部恐成大患!

  當然,也有在邊疆任職過的官員,站出來幫王驥說話。隻是人數實在太少,聲音完全被京官們所淹沒。

  沈憶宸聽著正反雙方的答辯,他知道曆史走向如何,也先會終成大患。

  但此刻大明正處於鼎盛時期,官員們心中都抱有“天朝上國”的心態,壓根就沒有把蒙古諸部給放在眼中。

  甚至到了土木堡之變,明英宗朱祁鎮敢這麼胡搞瞎搞的打仗,也是抱有這種心理狀態。也先什麼菜雞也配跟自己打,二十萬大軍平A過去穩贏不輸。

  結果就翻車了……

  沈憶宸目前就一個實習生,觀政是沒有說話資格的,哪怕就是能發言,人微言輕能改變什麼?

  想到這裏,沈憶宸不由歎了口氣,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,就是沒有從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。

  經曆過匈奴、突厥、蒙古等等北方強敵了,還摸不清楚草原部落出現了統一苗頭,後麵會發生什麼嗎?

  可能是沈憶宸這口氣歎的有些明顯了,也可能是朱祁鎮恰好關注到他。

  見到這一幕後,朱祁鎮開口問道:“沈愛卿,對於瓦刺部落,你怎麼看?”

  聽到皇帝居然詢問一個官場雛鳥,這下眾大臣臉上表情可不是什麼羨慕震驚,而是流露出一種輕視鄙夷。

  連官衙都還沒有正式進入,能在朝政大事上發表什麼意見?

  皇帝如此厚愛沈憶宸,恐怕會培養出下一個類似王振這樣的權臣,危害甚至超過王振!

  我怎麼看?

  沈憶宸麵對朱祁鎮的問題,也是有苦難言。朝臣們都快要形成一致意見的前提下,自己能發表什麼見解,發表了又有誰支持?

  而且在朝臣們眼中,自己可能連瓦刺部在哪裏都不知道,也配大放厥詞?

  站在前排的成國公朱勇,此刻也回過頭來看向沈憶宸,朝他輕輕搖了搖頭,示意不要多言。

  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,都不是他目前身份跟資曆能參與的,聰明的話就用一句“臣不敢妄言”搪塞過去。

  閉嘴明哲保身嗎?

  不知為何,沈憶宸心中感到有些唏噓不已。

  曾經有多麼遠大的誌向,想著在朝堂之上執掌權利巔峰,然後庇護天下萬民,開創太平盛世。

  結果上朝第一天,就連話都不敢說了,官場融入的還真是快……

  這架勢還想成為惡龍,連起步屠龍少年都不配啊。

  看著沈憶宸沒說話,明英宗朱祁鎮也明白,此等朝政要事,不是新科狀元能參與進來的。自己想要培養股肱之臣,屬實有些操之過急了。

  就在朱祁鎮認為沈憶宸不會直抒己見的時候,卻沒想到沈憶宸卻拱手道:“回稟聖上,臣讚同靖遠伯的看法。瓦刺部也先有不臣之心,如若不提前有所防備,恐成後患!”

  在其位當謀其政,任其職當盡其責!

  明哲保身容易,裝聾作啞更容易,但恰恰就是大明太多這樣的官員,才使得華夏大地最終淪喪。

  沈憶宸明白曆史巨輪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甚至可能到了最後什麼都改變不了。

  但為了大明土木堡之變二十萬將士,為了九邊重鎮數百萬軍民,如若今日連附和王驥的話語都不敢說,那麼自己日後必然會忘了初心。

  成為一名趨名逐利的文官,泯然於眾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