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讀小說網 > 團寵后我被六個哥哥扒了小馬甲 > 第一百零六章 感應報身,聯合意志
    佛教徒還是很單純的一個群體,對他們來說,超脫輪回苦海或許就是最大的追求,此外的名利都可以放在第二位。

    或許是他們的追求實在太虛無縹緲,那感覺就像一群溺水者找尋稻草一樣,在夜以繼日的清貧、苦痛中磨礪自己,雖然他們的心如頑石,可內心卻還是缺乏自信的,乃至是充滿恐懼的。

    這也是為什么他們對前人的言論深信不疑。

    沒了這些先賢留下的閃光的文字,支撐他們走下去的還能是什么?恐怕什么都沒有了,就像一具空心的木偶那樣。

    信仰作為信徒的人生準則,確實解決了他們不少的疑問,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給靈魂減負,然而一切粉飾華彩的金身都會因為固步自封而變得斑駁破舊。

    他們太需要一個人站出來告訴他們,你們的追求是真的存在的,哪怕那個人是個騙子。

    鹿正康當然不是騙子,但他也絕沒有佛經里描述得那么有能力。

    然而就算這樣,沒有哪個僧人不對他俯首帖耳。

    鹿正康對子性禪師說道“凡是我佛門弟子,想入凈土者,即誦我名,心誠便可。”

    方丈深深鞠躬,“菩薩慈悲。”

    凈業寺的如空方丈也欣喜不已,“菩薩廣開方便之門,實乃天下人之幸事也!”

    鹿正康又說“前人經典,不可盡信,待吾新立一宗,整理文字,去蕪存菁,此后我佛之思即可流傳萬古。”

    “阿彌陀佛!”眾僧齊誦佛號,儀態虔誠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凈業寺的僧眾們帶著菩薩交付的任務匆匆回寺,那精神面貌,就像一群殉道者,但就像鹿正康說的,很多人都是在自己感動自己,真正會為傳播菩薩凈土而舍棄皮囊的只有那幾位高僧。

    凈土珠內的佛像得到報身的加持后,成為了鹿正康的應身,應身也是佛陀菩薩講道時會顯露出些許圓滿妙相的虛影。

    應身對他的化身有很大的幫助作用,譬如顯化神意,能讓一切眾生感悟至道,或是化作他的武道真意,震懾外敵。

    那些念誦鹿正康名諱之有情眾生,能夠被報身感應到,隨后就會建立上緣線的緣結,只要達到鹿正康的要求,就能進入凈土。

    而那些看到他應身的有情眾生,能夠通過觀想來接觸到鹿正康的報身,更是有無邊的妙法。

    許多僧人都或多或少嘗試著觀想鹿正康的應身,對他們來說,這就是道的化身,他們希冀借此來讓自己的身心貼合與道。

    若說觀想法,卻是以密宗為最,本來喇嘛教就講究即身成佛,是讓自己的言行思維貼合釋迦牟尼以此復制這位先賢的道路,而密宗更有身口意三密加持法,算是觀想的集大成者。

    鹿正康對這件事并不反對,他也想知道,這些僧眾與他的報身感應后會出現什么變化。

    數百僧人日夜習練,然而沒有半個成功的。

    五月到了。

    凈土陸陸續續來了數十僧人,這些都是凈業寺的和尚,看來如空方丈一行已經回到了自家寺廟。

    可以預見的是,凈土珠里的成員會越來越多,為了不使凈土魚龍混雜,鹿正康也是做了一些限制,一來只有心誠者可入,這是最基本的,不能靜心感悟是無法建立緣結的;二來需要有分享之心和付出之念,這意味著需要本性純良之人才能進入,那些唯我為惡的邪門歪道是絕不可能進入的,凈土中人的想法在應身眼中是原形畢露的,所以基本不可能瞞天過海;第三,需要順應天道才能進入,這里的順應天道指上緣珠的光澤,如那血犼教俞鳳之類的魔道妖人上緣珠布滿灰跡的,絕對無法進入。

    不同人來到凈土后,出現的地點也是不同的,越是心地純真,離須彌山越近,而只有得到須彌山上曇花之人才能獲得隨意進出的權限。

    越來越多的上緣珠投入凈土珠,凈土珠的成長也是突飛猛進的。

    鹿正康每天生活之余,也喜歡時不時看一眼凈土珠,增長一點都會讓人感到欣喜,這是同道之人增加的喜悅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天氣是越來越熱,鹿正康將羅漢功練至大成,身體健壯了不少,舉手投足也多了幾分剛猛的銳氣,這是金剛內力增多的外在表現,如今他丹田中的須彌氣山也是金光閃爍,看著很堅實渾厚。

    繼續不斷修煉羅漢功的收獲已經不大,這門功法對內力滋長的作用并不是永不枯竭的,是時候練習更高級別的內功了。

    上七階,心意氣混元功,這是一門靜功,枯坐榻上,只在體內下功夫,精氣神合一,混成一團,呼嘯往來間隱含大力,所以修煉者雖是溟然兀坐,可周身隱約有震震風吼。

    時光過得充實又愜意,就在鹿正康都快把報身感應的事情拋諸腦后時,突然間就有人成功了。

    那人不是別人,正是本由。

    原來他雖然不常入凈土,但是每天都會為鹿正康祈福百遍,這種心念至精至純,不但讓他同凈土建立了深深的緣結,還使得高渺如天道的報身都注意到了他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本由呆愣愣地坐在自己的廂房里。

    作為寺內最為看好的新生代,他有了一間自己的居室,不過還是同兩位照料他的師兄一起住。

    自從他在兩寺較藝上一鳴驚人后,所有少林僧人看他都格外順眼,他的一切表現都被認為是有大智慧的。

    其實本由自己清楚,很多時候,他看起來像是在發呆,那其實就是在發呆,真的不是在體悟佛理。

    他每天派遣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追逐那道鹿正康賜予他的內息,在漆黑如夜的軀體內,有這一點星光,如飄飛的精靈,本由好似那迷途的小孩,又似天生的浪子,只顧著追逐那美麗的事物,卻從來不去尋找家鄉。

    等他玩夠了,陷入徹底的無所事事,這時就會想起在別院的日子,那已經是很久遠的時光了,連記憶都模糊,甚至本由不能確定這是自己的幻想,還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。

    可那個人的身影卻是那樣的清晰。

    前些日子又看到他了,他現在就像一個普通的比丘,只是長得好快。

    他是僧人口中強大而慈悲的鹿緣菩薩,也是別院孩子們知心的大哥。

    本由就祝愿他一切都好,至于他以后要做什么大事情,本由想著自己一定為鹿緣解憂。

    可他不敢去見鹿正康。

    佛子對他來說,一直都是那么遙遠的存在。以至于他都習慣在無人關注的角落里,望著鹿緣卓爾不凡的身影。

    他不愿去凈土,也是怕給鹿正康帶去負擔,他心想一個操船的人,船上能載的人總是有限的,這時候少一個就會輕松安全一些。

    本由不曾忘記鹿正康。

    他默念鹿緣之名,就像內心隱約的回響。

    他感到自己在上升。

    心靈的世界里有了太陽!

    一切都是亮堂堂而模糊的,那光明媚又溫柔。

    本由感到一顆偉大的心與自己連結,他們分享一切思維,就像是同一個人的兩面。

    本由體悟到了那個意志的強大智慧,他感到自己就像大鵬鳥身上的一枚翎毛,是火炬邊上的一粒火星。

    但點滴匯聚,江河入海,總有一天,一個更崇高的聯合意志會出現的,那是眾生的性靈,無數人的力量!

    慈悲之菩薩,無量智慧灑遍人間。

    本由潸然落淚。

    。